随着大湾区一体化建设深入推进金猪配资,更便捷的出入境流程和更密集的口岸设置,让港粤间的地理隔阂被显著压缩,“同城化”认知正在大湾区居民心中根深蒂固。与此同时,港人北上的消费形式也越发多样,近年来开始从基础的购物、餐饮、休闲服务,向着地产、汽车等大宗消费扩散。
“今年碰到不少香港人士来店里看车。”广州天环广场某新能源汽车门店内,销售林可(化名)以接待经历总结,港人北上购车已变得司空见惯。“港漂”Ruby最近也明显感知到,身边不少的香港朋友都开始到内地购买新能源汽车。
诚然,一旦亲身感受过堪比加油的充电速度,和稳如老司机的智能辅助驾驶,大多数人都会为之折服。加之国产新能源汽车所引领的“用户至上”浪潮,更以体贴入微的服务,成为打动这些见多识广的国际都市用户的核心关键。
曾经对进口燃油车深信不疑的群体,正逐步转变为国产新能源汽车的忠实拥趸。“这已经是比较大的趋势了。”Ruby判断。
现象:
越来越多港人中意北上购车
Ruby是广东清远人,港大毕业后选择留港发展,港、深两地的频繁往返已成为她的日常轨迹。而在这日复一日的跨城通勤中,她不仅亲眼见证了内地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崛起历程,也清晰捕捉到香港人士购车偏好的悄然转变。
“你会发现,有越来越多香港朋友们前往内地购买国产新能源汽车。”
要想搞清楚港人为何中意北上购车,成本是关键。“香港购车成本太高。”Ruby感叹道。
据了解,香港购车需承担首次登记税、车牌费等必要支出,其中首次登记税是推高购车成本的核心因素。由于香港本地不发展汽车工业,市场在售车辆均依赖进口;即便作为自由贸易港的香港已免除汽车进口关税,但最高达132%的首次登记税率,仍造成了“车辆裸车价不高、落地价却可能翻倍”的矛盾现状。
除了购车环节的高额成本,燃油、停车等长期养车开支同样不容忽视。“在香港,电车和油车每个月费用的差距几乎10倍。油车加油每月可能要花4000至5000块。”香港人黄小姐表示,电车在香港的单月电费虽然只需400至500块,但香港充电桩不如内地数量和普及,特别是高楼大厦多,且以租车位为主,几乎不可能拥有自己的充电桩;另一边,香港平均超5000元/月的车位费也完全贴合香港“寸土寸金”的特点。这些客观条件的制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部分香港市民的购车决策。
不过,当被高昂成本劝退的香港人士来到内地工作、置业后,此前的种种困扰便都迎刃而解:透明清晰的车辆售价、成熟完善的充电网络,再加上更为低廉的补能与养护成本,让许多香港人在内地重新找回了驾驶的乐趣。
“香港人到内地买车其实一点都不难。”黄小姐表示,如今港人北上购车早已成风尚,社交媒体上满是详细的购车指引资讯;再加上内地朋友与销售人员的热心帮忙,她在今年7月也顺利入手了一台新势力品牌纯电SUV。
“提车第一天我就开去了中山东区的一家小店,”这种惬意的生活让黄小姐不禁回忆起数年前在美留学的时光金猪配资,“车就停在店门口,下车就能进去吃饭,这种舒适感在拥挤的香港是一种奢望。”
为什么买?
港人车主:平靓正,又便宜又先进
对于开惯了燃油车的香港人来说,新能源汽车无疑是个“新物种”。“以前香港人可没有这么多选择,要买就是特斯拉,要不然就不买。”黄小姐回忆道,自己有个朋友三年前买了一辆特斯拉,如今也被各式各样的国产新能源汽车迷得眼花缭乱。
“消费者心里都有杆秤,同样的价位下,国产新能源确实能满足更多的需求。”Ruby认为。
她也在上个月提了一辆新势力品牌的纯电SUV,“像我这款车,顶配也就23万多。但不管是三电系统、续航能力,还是智能座舱、智能辅助驾驶的表现,都挺不错的。”
Ruby以自身为例,笑称国产新能源汽车彻底让她“爱上了开车”。“现在只要出门超过一公里,我就想开车去,更别说我平时还要经常在大湾区各个城市间往返。”
她特意提到车辆的功能有多实用,“遇到岔路多、窄路掉头这种不好走的路况,智能辅助驾驶都能应对自如。还有AEB功能,就算车速到了130公里每小时,也能实现被动刹停,很有安全感。”也正因为这些,哪怕有时一天要跑5个小时的往返车程,她的疲惫感也能减轻不少。
作为香港人北上购车大军的一员,黄小姐每每提及自己的爱车,语气中更是掩饰不住的兴奋,“身边的朋友都很羡慕我能在内地享受这么好的产品。”她用广东话描述其为“平靓正”,即又便宜又好又先进,“简直梦寐以求”。
国产新能源汽车的突出体验让她自发成为互联网“安利大使”。这其中,最让黄小姐感到惊喜的,还要属其座驾特有的AR-HUD功能。“我刚搬来内地,对这边的路况不熟,又得重新适应左舵驾驶,总担心不小心进错路口、拐错方向,心里一直绷着弦。”她直言,AR-HUD让这份紧张感慢慢消散,也让她开车更有底气。
“导航路线会直接通过前挡风玻璃,投射到真实路面上,不用像以前那样频繁低头看导航,既安全又清晰直观。而且它还会提前提醒我该换哪条车道,遇到岔路多的复杂路段,还会把容易走错的路线标出来,帮我避开不少麻烦。如果没有这个功能,我根本不敢去很多地方。”
在Ruby看来,现在的消费者更懂得从自身需求出发,比起执着于传统名牌,大家更乐意挑选真正适合自己的品牌与车型。
购车体验:
19人服务群惊呆香港车主
若说产品力是叩开香港用户心门的“钥匙”,细致入微的服务便成为维系这份信任的“纽带”。当不少国外品牌仍执着于用品牌光环吸引消费者时,国产新能源品牌早已将“以用户为中心”刻入服务内核,用温度织就黏性的网。
素来爱分享的黄小姐,曾在社交平台上发表过一篇颇受关注的推文,字里行间满是她提车后那份难以忘怀的体验。
“我有个购车服务群,等我留意时,群里已经有12位工作人员;另外还有个充电桩安装群,也有7个人在。算下来,相当于有19个人在围着我的需求转。”回忆起最初的感受,黄小姐仍带着几分惊叹,“我跟几个香港朋友提起,大家都惊呆了,第一反应是‘这也太夸张了’。”而真正让她彻底改观、心头暖意涌动的,是提车后发生的一件小事。
“提车没几天,我在停车场不小心撞到了消防栓,看着车剐蹭到的痕迹,心疼得不行。”黄小姐回忆道,当时情急之下就在服务群里说了情况,没想到消息刚发出去,不同岗位的工作人员就立刻响应:有人帮她对接维修预约,有人替她联系保险公司,原本让她手足无措的麻烦,在群里很快就有了清晰的解决方向。
“对我这种刚到内地、很多事还不熟悉的人来说,这份‘遇事有人帮’的踏实感,比什么都珍贵。这种服务体验,也是我之前用进口品牌时从未有过的。”
人与人的情谊因交往而渐浓,国产新能源品牌用服务传递的温情,也在内地这份热忱友好的社交氛围里被不断放大,变得愈发真切。
自从今年年中搬到中山神湾,黄小姐就彻底爱上了这里的人和事——原本她只计划每月来内地两、三次度假,如今却有一半时间都留在这里。“不管是中山、珠海还是深圳,我去过的地方、遇到的人都特别好,总有人会主动伸出援手,这份真诚特别打动我。”
与此同时,国产新能源汽车,也在悄悄拓宽她的生活半径。“现在我多了好多户外活动。天气凉快的时候,计划开着车去中山、珠海的郊区再转一转,多去接触接触大自然。”
对她来说,北上购车意味着自由。“以前没车的时候,住的地方偏,时间久了总觉得像被‘困住’了。虽说也能打车,但没人会特意打车去郊外看落日。有了车,心里的那种自由感,真的不一样。”
如今“粤车南下”政策即将迎来落地,深圳前海也将开通又一座口岸,粤港两地交通将愈发便捷。可以预见的是,未来会有更多香港人选择来内地买车。
但透过黄小姐北上购车的经历不难发现,香港人来内地生活,图的不仅仅是平价的物品,更多的,是那份人与人之间的善意,是热气腾腾的烟火气,也是让人忍不住想留下来的踏实与温暖。
南都·湾财社记者 陈镜安金猪配资
扬帆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