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上半年新影宝,合肥市生产总值6514.7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0%。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21.4亿元,增长3.6%;第二产业增加值2258.6亿元,增长7.4%;第三产业增加值4134.7亿元,增长5.2%。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283元,同比增长5.8%。新增城镇就业11.45万人,同比增长17.7%。新登记各类经营主体13.82万户,新增“四上”企业1226家。6月末,全市实有市场经营主体181.61万户、同比增长4.7%,“四上”企业总数达12204家、增长11.2%。这些数字的背后,浸透出无数技能人才的努力与付出。
稳步推进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强化载体建设。全市新增25家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向省厅推荐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基地1家、技能大师工作室3家,省级高技能人才基地3家、技能大师工作室6家。在安徽合肥技师学院成功举办2025年全省数字技能提升培训示范班。强化竞赛引领。在第十届全省技能大赛中合肥获得11金、21银、23铜,居全省首位。组织第三届全国技能大赛合肥市12个赛项集训考核。会同市发改、民政、气象部门举办3场市级技能大赛。完善政策体系。市人社局牵头起草《合肥市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决定(草案)》,已征求市直各单位意见,正在修改完善,后续将按流程出台。
新影宝
截至5月底,全市新增技能人才6.15万,完成省厅目标任务的86.69%,其中新增高技能人才4.28万,完成省厅目标任务的98.85%,完成市政府工作报告任务的85.61%。全市技能人才总量177.18万,其中高技能人才72.59万。
着力促进技工教育高质量特色发展
筑牢安全防线。召开春季学期全市技工院校工作会议新影宝,进一步压实校园安全主体责任。印发《2025年合肥市技工院校安全工作要点》,持续完善校园安全工作机制。优化专业建设。会同市发改委、教育局、工信局成立市技工院校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指导技工院校围绕该市产业需求科学合理设置专业。首次开展新增专业答辩会,10所院校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等29个专业通过答辩,预计将为该市重点产业新增技能人才培养规模5000人。深化产教融合。推动校企合作向“产业学院”复合型培养模式转变,支持安徽合肥技师学院和市人才集团联合设立合肥产业人才学院。截至5月底,全市技工院校开办各类校企合作班202个,培养学生规模约8500人。做好学生资助。2025年春季学期共拨付学生资助资金1.05亿,惠及学生7.48万人次。推进重复学籍和参保核查,清退不符合资助条件的资金3.31万元,涉及22人次。2024年第三方核查发现的学籍管理和资助申报不规范等问题已整改完毕。
加强职业技能培训规范化管理
建立民办职业培训学校分层分类管理机制。认定全市A级民办职业培训机构18家、B级80家,促进民办职业培训学校规范自身管理,推动职业技能培训高质量发展。强化职业技能培训品牌培育。通过动态遴选、靶向培育、标杆选树,构建包含低空经济、智能制造、智慧康养等门类,覆盖重点产业、辐射民生领域的18个职业技能培训品牌体系。
截至5月底,全市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5.42万人次,完成年度任务61.85%;依托职业技能培训信息管理系统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1.4万人,其中徽菜师傅培训2074人,完成年度任务50.58%;农民工培训1.13万人,完成年度任务37.75%。
(范家生)
扬帆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